洪水浸街

发布时间 : 2017-02-22 17:07 来源 : 罗定市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 33137次字号:

罗定故事(3)

洪水浸街

    这里要说的是“洪水”浸街,而不是雨水浸街。几十年前,罗城(即现在的旧城区)从来不会受雨水浸街,因为它有科学的下水道,暴雨来时,大街小巷的水,很快可以排清。而城区内(包括街市)的几十口大小鱼塘,平时蓄水都在较低水位,下雨时,地势高处的雨下流到塘内,塘可以把它全部蓄起来,不下雨时再把它慢慢放到下水道,流入河里,恢复到原来的水位。水再来时也不会溢过塘基而到街上。
    罗城过去是有几处地势较低的地方,泷江较大洪水时是会受浸的,它们是:
    大东门内、县前街,十字街及学宫塘往前的一连串鱼塘。这一片地方是地势高处的水流经并入河的地方。南门大塘的水放出来后,流经细孖塘边的明渠穿过马路流经大孖塘边的明渠再经糖专仓库再穿马路,经南关庙旁的明渠,再经旧公安局后边及党校门前,实验小学边的明渠,穿过道前街,然后一路明渠至十字街及县前街的暗渠然后穿过城基脚下的暗渠流入泷江河。入口处称为“大狗窦”。这条长距离的水渠,沿途有多余的塘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加入,所以全天24小时均有水流。多雨季节,在十字街经过时能听到地下的流水声响。老一辈的人都记得,旧县府及罗中等的人行路及车辆从县府门前向前街行走时,是从高往低处走的,到一百米左右的地是最低处,继续向前走是上坡。大洪水时,河水从“大狗窦”处倒灌,此最低处的马路必定受淹,人要走过必须卷裤管,水位若再高就不能通行了。此时大东门也被水淹不通行。而学宫塘等几口鱼塘,也一样被倒灌的洪水淹没,幸而居民住宅地势较高,故未波及。这样的情况过去每年均有一、二次,多数是水位高时只平道前街。
    大埗头,又称大码头。明朝万历年间开凿,是县城几个埗头中最大的一个。低水位时可见有石级数十级,但至码头顶地势仍属较低,大洪水来时,从码头顶至旧屠场处都被淹,但一般不会危及居民房舍。
    东较场,这是一个地势较低,经常受洪水浸的地方。其地点在今罗中北较区城墙东面,是一块冲积平原。过去曾经是繁荣的竹木市场,商铺及住户的房多用竹木搭建,也有用青砖作骨架的,由于每年都有洪水侵袭,住房的人均习以为常。洪水来时,他们便到楼上去住,洪水过后,把泥渍冲净又继续营业。竹木市场结束后,当地居民仍不愿离开,政府曾动员他们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但他们不肯走,而且多数已新建水泥楼,楼下没有重要物品,生活大部分都在二楼以上,洪水来了也不怕,过后只需清洗一层即可,只是出行时,沿途的泥桨带来不便而已。
    几十年前,罗定江的上游及发源地,基本上没有山塘水库,暴雨时,所有雨水一齐下到江里,到了中下游就形成洪水暴涨,河仔口以下水位最高,到了县城就是上述三处受到洪水侵袭,发生了洪水浸街,浸塘的现象,其它地方则安然无恙。所以,除了东较场人们忙于搬东西外,其他居民则很安定,并且三三两两成群结队打着雨伞到河边“睇大水”,其中最多人处是河边公园临江处,人们对着江水指指划划,议论纷纷。而在江面上则洪水滔滔,大量垃圾随水流动,有时会看到整棵的树木及竹头甚至整个没有瓦,只有桁木及桶子的屋顶,可以想象山区百姓受灾的严重情况,一九五七年夏秋间的一次特大洪水,是我见过的最大一次洪水。那时在头一天下午及晚上下了暴雨,次日上午雨停了。而河水迅速上涨,大东门外河水从暗渠倒灌入城内,县府前面低处的马路迅速被浸,学宫前面的几口鱼塘也迅速地连成一片,洪水经过道前街,又向大菜园,老隆塘等漫去,最后到了公安局的所在地南关庙。由于该处地势比马路要低近一米,庙的前座,天井及左厢房首先入水,中午时水位定在离马路约50公分处而不再上涨。姓王的公安局长,早上去县委开会时水还未入庙内,中午他下班回来时发觉大门外的空地已被浸,不得门入,最后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在达堂楼下治安股对外办证的窗口处,像动物一样爬进来。回到后面看,只见操场已全部被浸,从阴沟里窜出的三条黑白相间的毒蛇正在操场上游动着,令人望而生畏。此时最快活的要数塘里的鱼儿了,它们由于没有了塘基的围困,大家成了一片,随处无目的地游动着,有些鱼游进了公安局,由于洪水混浊,只能听到它摆尾的声响,而不能见其真身,有些同志想捉它们但却没有办法,水退时它们已逃得无影无踪。在大埗头,洪水最高涨到了现在的白蚁防治中心,即当时的民丰米机处,水从门口进入屋内,浸了一部分机械设备。在水街,洪水涨到了王屋处石级的半腰处。水街两边是仓库,幸而及时搬开货物,而未受大的损失。现在仍健在的年已七八十岁的老人回想起来都说,那是他一生中看到过的一次最大的洪水。
    罗定解放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力兴建水利,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全县大小山塘水库及引水工程已全部完成,旱灾、洪灾已基本消除,因此,近三十年来,除东较场这个特殊的地区外,罗城就没有出现过大的洪水浸街现象。(作者:关哲)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